2017 年浙大光华法学院 16 位老师力荐的 34 本书 | 麦读书单
麦读今日起开启休假模式,麦读书店可正常下单,2 月 26 日恢复发货。法律人回乡或留在工作的城市有什么见闻,欢迎留言分享给麦读君。
作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老师们
来源=浙江大学法学青年
推荐人 | 巩固老师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作者 | 奇普·雅各布斯 等
本书通过纪实小说般的语言,并配以珍贵的历史照片,描述了作为「烟雾之都」的美国洛杉矶市60多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发展和治理等历史细节。两位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刻画了当时的众生相,以及该事件对美国污染治理进程的促进作用和对当前全球各国绿色环保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枪炮、病菌与钢铁 : 人类社会的命运》
作者 | 贾雷德·戴蒙德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作者 | 托马斯·弗里德曼
本书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石油、煤炭不可再生);(5)(人口爆炸性增长、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
作者以及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对五大发展趋势可能对未来地球及生命造成危害甚至毁灭的前景感到深刻的担忧。呼吁对石油、煤炭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能源——作者称之为地狱能源——减少和限制使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作者称之为天堂能源。
作者认为必须跳出传统国家发展模式的臼巢,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求发展,在全球掀起一场新的“绿色能源革命”,以价格杠杆和政府干预行为全力推广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普及使用,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类与地球长久存续的保障。
推荐人 | 高艳东老师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作者 | 斯蒂芬·平克
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平克认为,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本书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从相残到相爱 : 两性行为的自然演化》
作者 | 维托斯·德吕舍尔
维托斯 ·德吕舍尔第一次仔细考察了三种比理性更强大的本能:性本能、攻击本能、亲和性结对本能之间的关系。动物学家与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两种极为不同的力量性本能、基于亲和感即相互亲和与喜爱的情感的社会性结对本能,会使得两个动物个体结合在一起。性本能使雄性与雌性结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场交配或最多只有一个交配季节那么长。而社会性结对本能则能将两性关系持续多年乃至终身。通过对300多种动物的结偶习惯与繁殖方式的描述,德吕舍尔展示了这些强大本能的相互作用。在本书中,他对动物的交配与繁殖方式的演化作了追本溯源的探索。
推荐人 | 金敏老师
《人类简史 : 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 | 尤瓦尔·赫拉利
这是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本书分几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1大开创性在于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2填补传统人类史的3大鸿沟: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读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本书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也涉及幸福, 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路。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
《沉疴遍地》
作者 | 托尼·朱特
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是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凝聚成了使我们能够对当前局面中普遍的不安进行深思,继而从中解脱出来的方式。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最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为历史学辩护》
作者 | 马克·布洛赫
本书作者从幼子无意的疑问入手,为历史的高贵价值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辩驳,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历史与人类和时间的种种纠葛,并提出了历史的考察、考证等工作的方法论。本书中,布洛赫从幼子无意的疑问(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呢?)入手,为历史的高贵价值作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辩驳,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历史与人类和时间的种种纠葛,并提出了历史的考察、考证等工作的方法论。这本小书被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为后代年鉴学派所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 。
推荐人 | 周淳老师
《国富论》
作者 | 亚当·斯密
本书在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基础上, 以国民财富为增长主线, 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论、国家的职能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是第一部系统阐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巨著。《国富论》书及时地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提出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经济学说。从作为国富基础的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带来的交换,交换带来的媒介,再到商品的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基本要素,文中都有详细精辟的论述。该书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自由市场,提倡降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至今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作者 | 博登海默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或驱动过程中正陷于历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明确意识到,在法律哲学思考的领域中,人、自然和社会在法律架构下的关系,人或法律人与法律在知识上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的正当性等问题极为繁复,绝非人们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简单。
《公司法的经济结构》
作者 | 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
本书分为12个部分,内容包括公司合同、公司控制权交易、估价救济、公司注册地选择的争议和州反接管条例、内幕信息交易、强制性信息披露、最优损害赔偿等。《公司法的经济结构》的作者旨在寻求理解公司法的逻辑。将法学和金融经济学原理近乎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既没有被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所淹没,也没有为正统的概念法学所羁绊。作者认为:由于有关契约的谈判和履行总是要付出成本的,这时,对于那些为风险事业贡献了资本和时间的公司参与者来说,公司法就能够提供一套他们都可以统一遵循的规则及实施机制。
推荐人 | 王凌皞老师
《星球大战的世界》
作者 | 凯斯·R.桑斯坦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星球大战》,无法说出阿克巴与芬恩或温杜之间的不同,你也许依然会对它是如何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抱有好奇之心,想知道它为何能够引起这样的共鸣,它的感召力为何能如此持久,以及它是如何阐释童年、善恶之间的复杂关系、抗争活动、政治变化与宪法的。在其非同寻常的如高烧呓语般的诗作《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中,威廉·布莱克用笔端描绘了他所见的“沙粒中的世界”。《星球大战》便是这么一颗沙粒,它蕴含着一整个世界。
推荐人 | 胡铭老师
《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 : 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
作者 | 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
本书共分为六章,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比较分析。在不同的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官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区别?在英美、西欧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事诉讼当事人、刑事被告以及他们的律师各享有什么权利?在这部启人深思的著作中,一位卓越的法学家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高度原创性的比较分析。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使得迥然相异的程序特征呈现为可辨识的几种模式。
推荐人 | 陆青老师
《罗马人的故事》
作者 | 盐野七生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古罗马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但为什么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罗马史被广泛应用在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中,领导者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读罗马史。古罗马帝国的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自由与法制、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每一项都与现代中国息息相关。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 | 约翰.赫斯特
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新版)》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推荐人 | 钟瑞庆老师
《民法总论》
作者 | 朱庆育
本书系统论述了民法基础理论与民法总论各项制度的脉络和细节,以概念的准确运用为支点,既讲求实证规范理解中的逻辑缜密性,亦追问技术规则背后的理念正当性。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内容,力争保持该书在民法相关教材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该书为民法总论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又有研究视野的广度,为读者展示了德系民法人扎实的研究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水准的研究能力。
《四書章句集注》
作者 |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为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部分。《四书章句集注》文字洗练,对《四书》训诂文字,疏通文理,注重义理阐发,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此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推荐人 | 赵骏老师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 | James Crawford、Martti Koskenniemi
This intellectually rigorous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encourages readers to engage with multiple aspects of the topic: as 'law' directing and shaping its subjects; as a technique for governing the world of states and beyond statehood; and as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several critical and constructivist projects are articulated. The articles situ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its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context and examine core concepts such as sovereignty, jurisdiction and the state. Attention is also given to its operation with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 dispute settlement, and a separate section is devoted to international law's 'projects':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eradicating poverty,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diverse group of contributors draws from disciplinary orientations ranging from positivism to postmodernism to ensure that this book is informed theoretically and politically, as well as grounded in practice.
The Three Law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National, Contractual, and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for Foreign Capital
作者 | Jeswald W. Salacuse
This book examines the content of each of these three legal frameworks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explores how they influence the foreign investment process and the nature of investment transactions, projects, and enterprises.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 I, after explaining the contemporary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inks between law and the investment process. Part II explores the nature of national laws regulating foreign investment. Part III considers of the various contractual frameworks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ooking at their negotiation, content, and stability. Part IV sets out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work governing foreign investment, focusing on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investment treaties and on general principles. Finally, Part V discusses how the three legal framework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推荐人 | 郑磊老师
《文人法学》
林来梵 著
本书以流丽的语言、猎奇的视角, 甚至精妙的隐喻,探讨了许多与宪法有关的现象。并从那种纵横捭阖的、具有超越性的思维倾向和开阔视野, 对宪法领域的诸多问题, 如: 宪法与身体、宪法与民歌等等, 进行耐人寻味的追问和反思。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容易在自己的专业内部产生叛逆的学问。当今中国法学中就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品流:它游移于纯正的「法学」与「人文」的思考之间,既倡言现代法治的精义,又寄托传统文人的情怀,堪称「文人法学」。本书就裒辑了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多年来所撰写的一系列颇具这种风味的文章,均为其学术随笔中的精选之作。现添补了作者近年来的数篇新文,内容上更为充实饱满。这也是一册立意隽永、视野宏阔的法律人文读物。但凡关心中国法治的命运,又或不乏人文的情怀的读者,均可偷闲一读。
《慎言违宪》
作者 | 迈克尔·J. 佩里
在本书中, 佩里教授认为在探讨某部法律是否违反宪法时需要关注的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 系争法律是否违宪? 立法者关于系争法律的合宪判断是否为一项合理的判断? 佩里教授从美国当代最具争议的三大宪法问题--死刑、堕胎、同性结合——出发, 探索最高法院在裁判此类争议时的适当角色, 并在涉及一项或多项宪法所确立的人权的道德争议问题上, 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人民代表大会那些事》
作者 | 阚珂
本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人大制度的历史和运行规律;对重要政治活动背后的故事、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历史上重大问题的梳理,解释有关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对一些重要的立法活动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述。作者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30多年,被誉为人大工作「活字典」,作者以独特视角,对自己在工作中记录整理的这些鲜为人知的一手资料进行阐述,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简明的语言,直观、形象地叙述人大制度的历史事件、中国民主法治的重要问题、重大立法活动的轶事,以及作者与一些领导人间的交往,力求做到不说教、口语化、有细节,可读性强,令读者在轻松中阅读,在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原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这样的。
推荐人 | 周翠老师
《民事訴訟法基礎論》
作者 | 姜世明
本書共分為二十章,對民事訴訟法之課題擇其重點,予以說明。其乃著重在對基本論之探討,於憲法原則及民事程序法之發展關係、處分權主義及辯論主義之流變,有較為詳細之介紹。本書對於現今民事訴訟法學處於「被緩和職權探知主義」與「修正辯論主義」間之選擇、「法律安定性」與「個案彈性」間抉擇,且提供部分思考基點。而對於民事訴訟法與實體法之關係,亦即是否程序法之發展從此將與實體法目的分道揚鑣?另是否將以當事人自主選擇取代原程序法所彰顯之法安定性及平等性?亦係現今民事訴訟法所面臨之十字路口。此外,就簡易程序、保全程序及家事事件程序等問題,本書亦均提供相關素材或個人之觀察所得,用供參考。
《新民事证据法论》
作者 | 姜世明
本书系关于民事证据法之学术专论, 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提出义务、证据保全制度、当事人讯问制度、证据契约、违法取得证据之可利用性、举证责任分配之一般原则、举证责任减轻、损害赔偿额之确定等。是“台湾民事程序法学经典系列”之一。其中,就文书提出义务和证据保全制度,具体对于协力义务之界限,以及证据保全制度之定位问题的操作建议,在实务运作上具有指导性意义;就个人建立之举证责任法则体系,以及不当得利无法律上原因要件之举证责任分配,在实务上已成为通说,具有参考价值。
推荐人 | 郑春燕老师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 | 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A. 罗宾逊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简单说,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确定的或注定的。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
推荐人 | 周江洪老师
《损害赔偿》
王泽鉴 著
本书为王泽鉴先生最新力作。损害赔偿是民法的核心制度,作者编写本书旨在综合整理分析判例与学说,参照比较法上的发展,阐述损害赔偿法的构造原则与解释适用的基本问题。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由浅入深,论述精细,注重实例分析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简体字版及时补充并更新了作者对大陆新近通过的《民法总则》中相关条文的说明。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风险社会、保护国家与损害赔偿制度;损害赔偿法的规范体系、目的、归责原则及发展趋势;损害概念、损害分类、损害的计算时点;损害归责;损害赔偿的方法及内容;损害赔偿的范围等。
推荐人 | 章剑生老师
《西方哲学史》
作者 | 伯特兰·罗素
罗素《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以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
作者 | 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推荐人 | 夏立安老师
《一九八四》
作者 |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译文经典: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
《世界历史沉思录》
作者 | 雅各布·布克哈特
在一封写给尼采的信中,布克哈特说:「我所讲授的历史从来不是人们通常充满激情地称之为‘世界历史’的东西」。布克哈特以世界历史片断的观察者身份来回答有关世界历史本质的老问题,这个片断只是三千年历史当中的小碎块,但是正因为它是一个片断,人们可以确确实实地认知它。从众多的碎块中,他体会到了整体。他从中找到的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基本思想,而是多元的潜能。1868-1873年,布克哈特先后三次讲授「历史学习导论」课程。他要让学生对三千年的历史即所谓「世界历史」的概貌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说明这段历史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流程。1905年,经后人整理,他的讲稿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名出版。
《权利的时代》
作者 | 诺伯托·博比奥
本书是博比奥关于人权问题的重要著作,共收录了十二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权利观念的历史形成、法国大革命对于权利理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问题,理清了权利理论的历史脉络等诸多复杂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权利理论观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现实政治的产物,而非哲学思辨的结果,所以任何试图将权利观念建立在某种*原则之上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推荐人 | 翁晓斌老师
《新民事诉讼法》
作者 | 新堂幸司
本书是一本关于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经典教科书,此次出版的是该书的*版。作者新堂幸司是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的第三代领军人物,新堂说被认为是对日本战后民事诉讼理论体系提出全面修正的学说。本书是全面展现新堂民事诉讼理论的集大成之著作,作者在系统阐述自己理论的同理,也应时地概括并评析日本的法制改正、学说及判例动向。原著从初版至今已历经七版,至今仍然是东京大学法学部、法学研究科以及法科大学院的基本教科书。
在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基于保护实体法私权之观念,往往容易产生过于保护原告而忽视被告利益之问题。而在新堂理论中,所谓的公平保障,主要是指确保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公平,也即民事诉讼是以双方当事人以对立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对等地展开攻击防御,法院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之过程。
《民事诉讼的逻辑》
作者 | 张卫平
本书为民事诉讼法知名学者张卫平教授关于民事诉讼诸多问题的著作。本书首先以民诉法学的贫困化为题,揭示出民诉法学发展的困境,提出要理论联系实践、程序与实体结合、突出研究自主性、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与提升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也以此为主线勾勒出张卫平教授关于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逻辑脉络。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作者 | 王亚新等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的编写定位是:在框架结构和内容编排上都凸显出独到的设计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兼顾和满足教科书在功能和形式上的一般要求。《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所谓的「鲜明特色」,是针对传统教材而言,即:改变以往简单地照搬现行立法结构,完全脱离民事诉讼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司法现实,将原本「鲜活」的、植根并运行于「生命母体」(诉讼过程)当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拆卸、分解为抽象、枯燥的失去「生命力」的零部件(从概念到概念);这样的论述无论怎样全面、详尽,也难改其「空对空」的、僵化抽象的本质。《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的全新立意就在于,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法律规定(零部件)还原到现实社会和民事诉讼的一般过程当中,还其「生命本源」,在诉讼运行的各种对应关系中讲解概念、分析原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使学生既从中获取知识,又掌握学习和运用的方法。